AI寫稿是個問題
用AI寫稿,用得好基本不會有AI痕跡。道理很簡單,用AI的人就是稿件的第一審理人,要求高的話,絕對無法忍受套路化的框架、公式化的表述、貧乏的想像以及看似很厲害的拼湊式比喻。若這樣都沒有任何抵觸心理,說明那人就算自己寫,大概率也只能寫出無聊的東西。那種人用AI寫稿越多,文筆和審美還會繼續退化,最後成了只能依賴AI,連自己起稿能力也失去的人了。
用AI輔助寫稿沒問題,作為結構範本的參考、為了找靈感、搜資料,人工智能都可幫上忙。但到最後,如何取精華去糟粕、寫出個人風格,怎樣確定資料真偽,這些最終都要花時間。此消彼長,成稿的時間並不一定會縮短,只是相對於以往,有AI輔助的作品內容可能會較豐富吧。
AI寫稿最大的問題,是被懶惰、不負責任和缺乏審美的人濫用。打個比方,報刊編輯/讀者如果是“老闆”,那麼寫作者就是中層管理人,AI系統則是下屬。不負責任的主管,基本只是為了滿足老闆的要求,為交功課直接向下屬發指令。下屬輸出甚麼,主管照單全收,稍為潤飾一下就當成自己的勞動成果左手交右手。這樣省時省事地做主管,把關的責任有沒有做好?作品的水平有沒有達標?不就是工資小偷嗎?最終品質管控的任務,似乎又回到了老闆的手上!當這個老闆、主管和下屬的工作戰線上,主管沒管好,職位自然就變得可有可無。現在每家公司都在講平行管理、講開源節流,若主管還想着偷懶而不是爭取好表現,那麼結局也只會是被淘汰。
請作家開專欄,是信任其品質、喜歡其風格,若來稿都是一樣的AI味,那麼欄目和署名,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報刊編輯一樣懂得AI寫稿,一樣可以化名張五李六,為甚麼他們要給別人設欄開稿費?該想想。
陸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