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圈外人語
(櫻花樹下)人間地獄
(物物記)惜物至盡與可啦思刻
(導演媽媽試寫室)筆尖的想像
(課餘拾筆)被風吻過的旅人
(板樟堂忘情書)AI寫稿是個問題
(賭城內外)成本壓力依然存在
(此情可待)苦難善耶穌
(筆雯集)清明祭祀說齊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櫻花樹下)人間地獄

櫻 花

人間地獄

    近日台灣有數宗社會新聞備受關注,其中一起駭人聽聞的虐童案引起社會公憤。超過十萬人連署,要求修改法規,加重虐童者刑責。事件發生於前年十二月,台北市一名年僅一歲半,正等待收養的男童,因呼吸困難送往醫院急救。然而,醫護人員卻發現他骨瘦如柴,頭骨、盆骨、小腿骨多處受損,牙齒斷裂、指甲被拔除、生殖器燒傷等傷勢,疑似遭受社福系統委託的保母虐待。最終,醫院通報警方才揭發事件。

    如果了解目前被曝光的虐待細節,便會真切地感受到何謂“惡魔在人間”。這兩名保母不但長期對男童施暴,還用繩索綑綁他,再對摺塞進水桶裡;多次在寒冬下強迫男童赤裸站在陽台,甚至用爬滿蟑螂的紙杯盛裝廚餘,每天只餵食一餐。這些殘忍至極的虐待行為,僅憑文字已令人不忍卒讀,遑論孩子獨自承受。為甚麼這些人能對孩子痛下毒手?通常認為是施虐者心理變態或人格扭曲,但此案保母的親妹竟表示“就是要這樣,小孩才會乖”,凸顯出背後根深蒂固的文化問題。

    請問,究竟要怎樣,小孩才會乖?儘管《兒童權利公約》明確規定,應保護兒童免於任何形式的身心暴力,台灣已通過“零體罰條款”,將父母的“懲戒權”修正為“保護與教養”。但是實地調查發現,仍有超過一半的家長曾對孩子施以體罰或言語暴力,也有部分人認為打罵是效果較好的管教方式。諷刺的是,許多習慣體罰孩子的大人,對自己童年時被責打的記憶歷歷在目,卻再次把這種懲罰方式傳遞下去。回頭深思,打罵的目的是甚麼?因為做錯事就“抵打”?想讓孩子記得自己做錯事,下次不能再犯?如果體罰有效,為何打罵從未停止?

    地獄就隱匿在一扇扇門背後的陰暗角落。不要再“這樣”了。

    櫻    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