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騙案的幫兇
除了成本低廉,只要一支電話就能展開詐騙以外,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也替詐騙集團的百寶袋添柴加薪。
二○一九年,詐騙集團利用人工智慧的技術,合成仿冒了一間英國能源企業母公司主管的聲音,向屬下誆稱公司的供應商需要資金,要求他在一個小時內立刻匯款,藉此詐得二十四點三萬美元。
這是近年第一起利用合成語音詐騙的案例,此技術被稱為“深度聲音”,和深度偽造類似,都是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習得人類語言/相片中的特徵,接着再製出相似的內容,以假亂真。
【摘自:〈AI偽造你聲音,連你爸媽都能騙?為何語音合成詐騙盛行?〉,曾子軒,《遠見雜誌》,二○二三年三月九日】
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除了為人類社會帶來不同的好處外,亦令網絡騙案變得越來越猖獗。就以最近極為流行的電話騙案為例,詐騙集團會透過各種視像通話軟件,將聲音及面相透過AI技術的高度模仿能力複製,然後用受害人的面貌、聲線,向其身邊人下手。
乍看之下,這種用上了“真人”容貌和聲線的騙局已做到滴水不漏,然而,它們並非真的如此無懈可擊——只需還原基本步,致電當事人或相約見面,由對方親口或當臉回應事況,這些騙局便會不攻自破。不過,這些做法說來容易,卻因為我們對流動通訊工具和科技的日益倚賴,令這些基本功夫的實踐變得困難——且看你與家人朋友的溝通是以文字、語音短訊為主,抑或面對面交流較多,即可知道一二。
換言之,這些騙局之所以能屢屢得手,多少源於我們對實體相處、溝通等的摒棄。所以,真正能令人陷入騙局的,不只是因為科技以超乎我們理解的速度發展,也因為人與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離。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