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百六是清明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冬大過年。”所謂“大”,並非大小,而是言其隆重。冬,指的是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這一天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逸周書 · 時訓》:“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關於“冬大過年”之說,見諸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 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二十四節氣,計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講到歲時,《幼學瓊林》講過“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之後,一跳而說冬至,不是無因,它說:“冬至百六是清明。”其他節氣相距,每有參差,而冬至與清明所隔,不多不少,都是一百○六日。因為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風暴雨,謂之寒食,按寒食前清明一日,則清明去冬至是一百○六日。按公曆,四月四或五、六日為清明節。
我國有清明節踏青掃墓的習慣。孔穎達曰:“清明,謂物生清淨明潔。”描述清明最為人熟悉的詩,相信唐杜牧之作不遑多讓。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後來成為不少酒家的名號。明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詩寫道:“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誇。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的確,“清明無客不思家”。起碼我就是思家客,只是家鄉早已變成異鄉,人面已非,鄉音不復聞。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