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美食指標
初識另一半時,是在一個口述歷史的訪談。她坐在攝錄機腳架後,聽着我和受訪者對話,中場輕聲提醒我要停機一陣子,有條不紊地協調訪談的進行和側拍,一臉的乖巧文靜。此後的許多次見面時,她總是抱膝坐在海邊的大石上,或在公園裡看書等我,或一語不發地看着遠方風景,或在展覽裡專注地看展品解說,或在散步時緩緩與我討論她的觀察與思考。
看上去比我更符合“文青”標籤的她,吃喝的口味卻與我一樣——按一位開小酒館的朋友形容——“很佬”。我們坐在小酒館吃着一盤撒滿芫茜的意大利粉時,面前放着的瓶子總是黑啤酒,或是酒花味很重、“佬”味很濃的啤酒。
如同《飯戲攻心》裡形容鄧麗欣飾演的角色的那句“外表文青界,內裏麻甩界”,口味很“佬”、很“麻甩”的我們,視大叔們為美食指標。初到一個不熟悉的區域找吃時,我們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走進一家坐滿大叔的食店。
從乾身的炒麵裡夾一條芽菜和洋蒽,如願地嘗到鑊氣後滿意地瞇起眼;吃着雞煲灌一口啤酒,發出滿足的感嘆聲;在的士司機喜愛歇腳吃飯的圍村小店,和裡面的叔叔姨姨聊起電視上播着的《孤獨的美食家》,一邊大口扒飯;在看一齣充滿文青氣息的戲劇演出前,對劇院外露天西餐廳精緻的雙人套餐視而不見,轉而在一家路邊茶餐廳點一份特惠二人餐,在滿座大叔的包圍下,專心致志把燒味拼盤、梅菜蒸肉餅、上湯生菜和兩大碗白飯吃光。
我們總說自己的靈魂裡住着一位大叔。於是另一半笑言,我們其實是兩個大叔在談戀愛吧?文青或麻甩,兩個大叔或兩個女生,社會標籤和性別光譜以外,沒有誰該如何的模樣,我們自在地大口吃飯喝酒,相伴品嘗生活的百味交織。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