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書
近十年我有記下所讀書籍的習慣,平均一年下來大約只能讀接近四十本書。我發現孩子年幼時,我的書單裏一本育兒書都沒有。反而隨着孩子長大,育兒教育類的書逐年遞增至每年七、八本。與其說這是閱讀口味的改變,不如說是心態的改變。
我曾經覺得育兒書很無聊,因為每個小孩性格都不一樣,怎麼可能照着書來育兒?當時內心也覺得我的父母沒怎麼讀過書都能育兒,我大學畢業、職場打滾接近十年,怎麼可能搞不定一個小人兒?這種自信與自負讓我一再撞牆,與小人兒爭執不斷,大家互不理解,也互不相讓。一再的付出,小人兒似乎沒接收到多少愛,我挫敗、氣餒。
後來我讀了汪培珽,整套二十幾本全讀了。還讀了“德州媽媽”、李佳燕醫師等等的書;當然《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這種書名如此直白的也不可能放過。因為讀的作者比較廣,每人因應自己的背景分享的故事也大相逕庭,讀起來非常有趣。也明白到我的小孩並不特別難搞,許多我們發生過爭執的事,其實在別的家庭也上演過。只是我處理得不好,學不會同理,以至家裏常常氣氛繃緊。
育兒書教會我的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面對問題的心態。遇事時先同理孩子,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事情,也許看到完全不一樣的因由。只有讓孩子感到被完全接納,父母與他們同一陣線,他們才會更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經常看到育兒群組“放負”,感覺為人父母淘空自己後,換來的並不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反而衝突不斷,每個人都像計時炸彈。父母與孩子能天天黏在一起的時光也不過十數年,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但生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各類型的書本、家庭教育、情緒管理等視頻一大把,多看多學習,沒有孩子會拒絕一直在進步的父母。
離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