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拆橋有感
節假日澳車北上,潮州是其中一個目的地。那裡有一條橫跨韓江的廣濟橋,每天都會上演拆橋戲碼以騰出空間讓大船於晚間經過,翌日再以鐵索相連,一繫一拆,正好教小朋友何謂“過河拆橋”,體悟成語內涵。
韓江原稱“鱷溪”,常有百姓及牲畜為溪中鱷魚所害,被當時因諫迎佛骨被貶至潮州的韓愈知悉,決心為民除害,遂以“羊一、豬一”投水為祭,另加一篇意在言外的《鱷魚文》以警大鱷。隨着鱷魚之患漸得整治,為念韓愈功績,鱷溪也就更名為韓江。
我們一路沿江信步而行,抵達廣濟橋已是下午四時,堤邊站了好些人,好不容易才找了個空曠的地方佇足,遙望江流汨汨,波影粼粼,眼前五百多米的宏偉始建於南宋,後歷經數次重建。這條集樑橋、拱橋、浮橋於一身的廣濟橋與趙州橋、蘆溝橋、洛陽橋齊名,並稱中國四大古橋,東西兩段共有二十四個橋墩。當地人介紹,中間的一段因水流湍急難以立墩,加上對船隻航行的考量,遂由十八條梭船並排相連,造舟為樑,既可洩洪通航,又可彰顯橋樑建造技藝。
橋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偉大發明,有形之橋可助越過山谷河川溝壑沙丘等自然障礙,無形之橋又利於人與人之間增進溝通、化解分歧,橋自身蘊涵深遠意義,而作為一大觀光亮點的潮州廣濟橋,自然少不了古今一眾文人騷客曲水流觴賦詩歌詠。每逢“拆橋”之際更是人頭湧湧,遊客絡繹不絕,爭相拍照留念。但現實生活中,“過河拆橋”相當於忘恩負義之舉,叫人深惡痛絕,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因忌諱功臣,待天下安定、大權在握便誅殺韓信,於是有後者“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嘆。
置於現代社會,過河拆橋者在勞資關係亦時有耳聞,多見於對老員工一番“推心置腹”的促膝之談,名為聊天實為勸退,為了規避他朝的退休金、補償金或賠償金,實行卸磨殺驢、過橋抽板。在政商界,過河拆橋表現尤甚,昨天還高聲宣佈真誠互助親如一家,明天便翻臉無情,甚至落井下石,堪比情侶分手,不過情侶分手尚有一分情意,政商世界卻奉行務實主義,權術與陰謀充斥,政治玩家和資本大鱷“交相輝映”,只談銀子與利益,契約精神形同虛設,道義二字蕩然無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被貶千里雖是詩人不幸,卻是潮州百姓之幸。韓愈在潮州為官期間,除了驅除鱷患,尚興修水利、興辦教育、贖放奴婢,故後人稱頌“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只是,昔有韓愈無懼溪鱷挺身而出,不知今天又有否能人具備膽識魄力——在鱷潭裡堅定初衷,是其是非其非,不同流合污,不過河拆橋。
蘇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