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噪音
之前我讀上野千鶴子的書,她提出了“噪音”與“認知”的概念。她說,家庭、自我和社會都是不同的系統,每個系統在運行時都會相互擠壓、發生摩擦和噪音。當我們長期處於這套系統內時,大家都知道不對,但沒有人去改變,我們就會習慣並忽視掉噪音,並將所有的不便都視為合理化。
就像剛搬到馬路旁居住的人們一樣,一開始很不習慣汽車的引擎聲,被吵得睡不着,但住了一段時間後,適應了,大腦會自動把背景聲靜音,同樣的噪音就不會再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
然而,上野千鶴子認為,這些系統摩擦造成的“噪音”實際上是新發明產生的土壤。一旦適應了慣性,我們就不會再產生新的認知,只會陷在原地打轉。正是存在的噪音讓人們不斷優化,不斷前進,所以上野千鶴子鼓勵我們要成為一個在系統中勇於製造噪音的人。
拉里 · 泰斯勒是美國一名電腦科學家,他發現當時由於電腦系統很複雜,人們使用電腦時總是操作得不熟練和不便利。他覺得“電腦應該讓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於是他試圖讓系統變得更加對使用者友好,降低使用門檻,並由此設計出剪切和黏貼功能,以及用游標來選擇文本的功能。
“能用”跟“好用”是兩個概念。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能用就好,而只有當更佳的解決方案被提出時,問題才會被識別成問題。但是,問題可能只存在於你一個人的腦袋中,而你也有機會成為提出解決方案的那個幸運兒。
假如你選擇了沉默和忽視,你就錯過了一個機會。
讀《納瓦爾寶典》時,書中寫道,獲得財富的一個途徑,就是為社會提供其有需求但無從獲得的東西,並實現規模化。發現噪音和改善噪音,正是找到需求,以及解決需求的一大途徑。
木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