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食多福
16+8輕斷食的益處,居然與佛教修身啟智達至解脫的“不非時食”的戒律相重合。不得不說,惜命的真諦歸根結底還是修行。
“修身養性”說來是輕描淡寫的四個字,可誰不希望無病無災無憾壽終正寢地過一輩子?方法對了路便通了,持修解脫只需跟着前人的步伐,即使是羊腸九曲,也能達至彼岸。
輕斷食為身體帶來多種健康效果,從科學角度分析,是因為消化器官並非如呼吸、排毒器官二十四小時工作,需有休息的時間。順應人體機能運作的合理作息,令臟腑的負擔小,器官衰竭慢,是以健康得以維繫。
佛教則從非物質層面說明“不非時食”的原因:其一為慈悲心,因“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後食,鬼夜食。僧宜學佛,不過午食”。
午後是鬼道眾生進食的時間,湯匙、筷子、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會引起他們對食物強大的執念,咽喉裏引發飢火燃燒,飢渴非常卻又得不到飲食,萬分痛苦。比飢腸轆轆卻身無分文,看到人家吃美味,忍不住喉嚨裏咕嚕咕嚕嚥口水的狀況更甚一步。因墮餓鬼道,腹大如甕,喉細如針,是以永受飢渴之苦。因憐餓鬼苦,出家人食時進齋,均保持寂靜,更何況午後是餓鬼受食時間,為免他們見聞食飯之聲,飢火焚喉,行菩薩道的人不忍下嚥,是以過午不食既是自利又是息惡。其二由前所產生的利他行慈之因,持不非時食戒,可斷三惡道,即不墮畜生、餓鬼、地獄道,但前提是第一戒不殺生,即植物飲食加上過午不食,方有此福報。
若有病痛,午後服藥卻不算破戒。
後隨着白天付出過多體力,或因行腳、化緣錯過進餐機會的修行狀況越來越多,需補充體力而非時進食,就有了名為“藥石”的晚餐——意為治療飢病的一餐。也是提醒修行人身體有恙才需藥石療癒。
是以“努力加餐飯”也是需智慧的。
古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