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吹拂
爸爸有次從外地旅遊回來,說在景點上看了戲劇表演。他的大意是說內地的文化消費真蓬勃,門券收了他們每人三百大元人民幣,他們還未看過這種在名勝上的古裝演出。
我當時心想,在本地暗派門券的演出,居民還嫌沒有時間去看,一旅遊了,他們居然咁捨得。
論古跡我們隨街是古跡,就只差一千年前沒人寫過古裝武俠人物從大三巴跳到哪吒廟,可是單說世遺景點,甚至街區上發生的環境劇場、導賞遊,實際上就沒少做過,那三百大元人仔,因此就從本地的供求關係中蒸發了。更不願提的是,那種景點上的演出,從藝術和內容上可提供的絕對有限,門券等於住旅客打劫,但原來被打劫的,一樣開心,只因為他們離家了。
“澳車北上”所導致的本地經濟問題,其實差不多。只要離開了澳門的,一切都比較吸引,比較便宜,比較好。殘忍的是,大家要去看外面就去看外面嘛,怕自己受局限是在澳門生活很普遍的心理,不過不需要多踩本地幾腳,來支撐自己跑出去的理由。
我爸跟我說起在外地看“表演”,當然也是關心本地可以怎樣參考別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嗎?我想到同代成長的戲劇朋友,如果天天在旅遊區穿古裝,強拉着遊客收入場券,去說那種遊樂場式的故事,當中的“質”的巨大浪費,從收入數字上反映不出來,只得行內心照,這些人的才華與本質,將如何被蒙塵。
別盲跟這些東西走啊,別讓自己抖音化而拋棄曾經受浸透而來的真正底蘊啊。內心雖然這樣吶喊,可是,卻又很想大家能把那些入場費用,袋袋平安。
疫情都捱過了,卻才開始狂風吹拂。
www.dawncheong.com
店員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