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的覺醒
電影《芭比》看得非常開心,這是一部“made of women, by women, for women”的電影,但又不是一部全體女性都能適應的電影。因為影片的政治光譜與性別光譜非常明晰,貫穿着一種懸浮的戲劇感,如果熟悉近年女性對父權制的反擊,識別出各種梗,那倒是會從頭爆笑到尾。
《芭比》可以說是一個新世代的女性電影,在美國語境下,這個“新世代”指的是後 · 第三波女權主義、後 · 新自由主義的女性電影。如果把整個故事簡單地看作女性覺醒的故事,那麼芭比的覺醒是什麼?她不是從一個傳統的父權制社會覺醒了,而是從一個新自由主義的、女性可以成為她想成為的任何人、可以擁有一切的女性主義烏托邦裡覺醒了。在這一點上,它和眾多已經在主流文化中存在並獲得成功的女性故事本質上不同,那些故事的主題是:女性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偏見,在男性主導的領域裡獲得成功。而芭比正是從這個故事本身的欺騙性,以及它被父權制徵用的現實出發,芭比是從這個故事裡覺醒的。
這個故事本身,正是荷里活這樣的娛樂工業和消費社會共同編造的。《芭比》是仍在這個系統內部的年輕女性創作者們,對這個系統本身的反思和調侃。電影裡的諷刺都很妙,印象最深的是芭比作為一個女性,剛到現實世界看到的比基尼女郎海報,以為那是人類國會的照片。這個橋段太妙了!指出了人類世界的統治者都是男性,玩具世界的“女性可以做一切”仍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
一些男性認為被這部電影冒犯了,甚至有朋友分享看電影途中遇到不少男性中途離場,就怎麼說呢?銀幕上這點溫和的、詼諧的平權表達都經受不住,是如何在現實中目睹那麼多權力的傲慢卻能選擇視而不見的?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