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遊蹤)大觀吳山
(西窗小語)印以減負之名刪教科書內容
(句句是甘)卅五歲的“中年危機”
(斷章寫義)AI與人情味
(微物隱聲)一個名字
(亂世備忘)空間擠壓的永續輪迴
(榕樹頭)生死問題
(夢裡聽風)宇宙女王
(筆雯集)電影滿江紅與油炸鬼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5月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榕樹頭)生死問題

公 榮

生死問題

    電視有一則廣告,一個穿深色西裝的青年,坐在長椅上,面對遠處的一堵牆,畫面出現一把聲音:“人甚麼也想到,唯獨未想到死。”已經忘記那個廣告是宣傳甚麼了,但總覺得那句話有點兒那個。人為萬物之靈,哪會不思考人的最後歸宿?特別是中國人,無論是一般老百姓或帝王將相,都十分重視百年歸老那件事,一千多年前,王羲之在《蘭亭集序》寫道:“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言下之意就是不相信莊子那些泯滅生死界限的說法。

    曹操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是一代梟雄在嘆息生命的短暫。雖然知道短暫,但沒有生出虛無的念頭,而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些務實的態度,明顯是受孔子“未知生,焉知死?”那種人生觀的影響。

    人豁達與不豁達,都必須面對那條不歸路。古代帝皇一登基,就開始張羅墓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云:“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這裡說的“初即位”是嬴政接位當秦王,那年他只有十三歲。而乾隆剛坐上皇位便派大臣和堪輿大師去找長睡的“龍穴”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的農村,家家戶戶的大門幾乎都敞開着,而廳間的大門側往往會放一副棺材,我童年時與村童玩捉迷藏,移開棺蓋隨時可以找到躲在裡面的玩伴。別以為那是老掉牙的故事,不久前,南方某縣,突然有不少長者去世,聞說是因為幾年後殯葬方式將有變動,那些已購置了棺木的老人家,擔心將來睡不到那副棺木,便想辦法提前躺進去了。

    知道不歸路是一回事,想多活幾天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大家都忌諱一個死字,談到死,都只會說“去了”、“走了”,或者“去了賣鹹鴨蛋”,人怎會不思考死的問題?

    公    榮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