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 談)新文化運動與上海
(散策人間)貓保母
(二弦)“亂”中有序 能放能收
(斷章寫義)科技誘發的親子衝突
(聲色點擊)借錢吃飯
(古今亂炖)古代詩詞的時空現場
(杏林外史)“疽發於背”的大人物
(筆雯集)水是眼波橫
(一路向南)過港記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24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路向南)過港記

向 南

過港記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我在澳門和家人“相依為命”,最遠只是陪老公去廣州探大學老師,然而,核酸檢測和到處查碼的感覺並不好 。這三年裡,一直不想出門。只是留在澳門又好像缺少了什麼。或許,就是放開心態,離開日常,到另一個城市散心的感覺吧。

    最近,我也趁赴港考試之便,回港探望同學。說“回”,就像很多在外地讀書的人,把自己大學身處的城市,當作第二家鄉了。香港除了有我大學時代的美好回憶,還有與我一起讀書的同學,當中不少一直保持聯絡,就差在這幾年不像以往,可以定期在香港或澳門見面而已。

    事隔三年,意想不到是訂船票還得實名制,且不能取消或送給別人用。從外港客運碼頭出發,我選了靠窗的座位,欣賞窗外看似沒變的風景,然而,船確實開得比以前慢很多。到香港上環碼頭時,已超過一個半小時。大概客人和船員都還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新的生活。

    港島沿岸輪廓、高樓林立的市區映入眼簾,那刻我卻沒有感覺,腦海只有緊張和焦慮,生怕以前在香港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完全不適用。事實上確實如此,手上的八達通都失效或需要重新激活,一些新的電子支付平台雖然為適應市場而開始被接受,但三年來養成不帶錢包的習慣,在香港依然不太行得通。加上完全忘記了如何找交通工具,我像一個從未在這裡生活過的人,需要找指示牌和網上資料。而曾經常常光顧的餐廳,很多已不在了。

    想起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終於明白其描述的精妙。老地方變陌生,真的讓我感覺到時間流逝。而在這流逝中,我除了變老、記憶力衰退了,時間卻也好像白過了,一想到自己沒有在其他地方有所長進,抬頭連天空都好像突然變陰了。

    向    南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