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增廣見聞)婺州古城及其歷史創造者
(散策人間)可愛的你
(二弦)圍爐向火之憶……
(斷章寫義)青春的覺醒
(聲色點擊)“無期徒刑”
(杏林外史)錢乙為皇子看過病嗎?
(古今亂炖)民國時期的小學生作文
(宇宙園丁)相遇有重量
(筆雯集)寧正不足 無斜有餘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9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增廣見聞)婺州古城及其歷史創造者

李嘉曾

婺州古城及其歷史創造者

    義烏江和武義江在龍門山南麓合流,匯成金華江西去,留下燕尾洲和五百灘兩個秀美的江心洲。“三江匯流、兩洲相望”的態勢既構成古城婺州的獨特景觀,又見證了名城金華的悠久歷史。

    金華夏商時屬百越,秦時建縣,因地處“金星與婺女(星)爭華之地”,兩千年來地名在金華婺州之間反覆更替。最早的城牆始建於東漢初平三年,後漸坍塌;唐末吳越王錢鏐受命建婺州城牆,於天復三年(九○三年)完工。後梁開平元年(九○七年)擴建,形成子、府雙城格局的城牆體系聞名江南。清順治年間修繕後,更有“兩浙城池,唯婺為首”的美譽。

    婺州古子城即位於三江匯流處東北、義烏江南凸的岸邊。南北東西依次為保寧、金華、熙春、桐樹四門,方圓三十七公頃。歷經一千一百年歲月滄桑、戰火摧殘而幾遭損毀的古城,現已修復並開發成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景區。

    石板鋪成的街巷縱橫相交,白牆黛瓦的婺式建築參差並列,古色古香的民居、商舖、寺廟鱗次櫛比,好一派安寧典雅的古城風韻。

    古子城曾經名人薈萃,前有錢鏐、沈約、李清照,後有李世賢、邵飄萍、黃賓虹等,他們在古城留下珍稀的遺跡,最著名的當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侍王府、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詠樓與台灣義勇隊舊址。

    八詠樓堪稱古城第一樓。南朝史學家、文學家沈約任東陽郡守時,在城北高阜上建玄暢樓。主體為重簷歇山頂二層高樓,三開四進,雕樑畫棟。登樓可俯覽義烏武義雙江及金華半城,蔚為大觀。沈約曾賦《八詠詩》廣為流傳,唐時後人據以將樓更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中年避亂金華,留有《題八詠樓》詩:“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寫盡了八詠樓的雄偉氣勢。

    古子城東北有太平天國侍王府。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賢,一八五一年十七歲時即加入太平軍,英勇善戰成為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一八六○年封侍王,次年攻克金華並作為根據地,遂將州衙遺址上的清代試士院改建為王府。近年府內發現多種古物和藝術品,錢鏐手植千年柏樹、石雕團龍、百餘幅壁畫為其中三寶。侍王府乃現存規模最大、保護最好、藝術品最多的太平天國建築。

    在八詠樓西側的酒坊巷上,幾棟平常的民居卻不同尋常。一九三九年,黃埔軍校二期生李友邦將軍動員在閩台胞來浙抗日,於酒坊巷十八號成立台灣義勇隊,隔壁是隊員宿舍,對面則是李將軍住所。這組建築是台灣同胞在大陸投身抗日活動的唯一舊址,現已建為台灣義勇隊紀念館,馬英九先生應將軍遺孀之邀題寫了館名。

    我們珍視婺州古城,更敬仰古城的歷史創造者。

    李嘉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