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文學
我唸高中的時候,沒有甚麼澳門文學的閱讀推廣。如果有一位會講澳門文學的中文老師,基本上只因他剛好是本地詩人,正值血還熱着、肝臟還很新鮮的時期,即是近水樓台,或者飛機撞紙鳶。
如果我的記憶還沒有出錯,學校圖書館內與文學相關的書,本來已經不算多。死要在當中挑出澳門出版的書來,實在是強人所難。所以有意識的本地文學在中學教育的普及推廣,對每個作者而言,關乎各自堅持努力過的時間,因此感覺很漫長。但在一個城市的發展上,也許不過是二十至三十年間的事。(喂咪住!我仲後生……)
我還記得一九九九年澳門日報出版社出版“非常系列”的時候,因黃文輝老師的人脈之便,還到書展現場讓寂然先生親自在他的小說《撫摸》扉頁上簽名。那時我因着這本小說,覺得澳門原來都好勁。勁到其後一年,中文老師換了,我還是交了一篇《撫摸》的讀後感作業。但我作為學生的判斷當然是錯得要命,高二年級的老師是崇尚古典修辭甚至夾雜革命文體的著作,面對雙性戀角色設定和情慾書寫,改作業時雙方都面赤。當然我唔使旨意攞高分。
求學是個充滿策略的任務,任誰讀過高中都知道。
那時候我多少有點明白,甚麼叫做人口基數少的影響。就是對“甚麼是中文”有千百種取向、語感追求的人,一般來講,不會恰巧天南地北全擠在一起,但在澳門會。也用不上二十年,澳門基金會的《澳門文學叢書》居然有六十多冊。我總想像着這對中文追求(執着)截然不同的幾十人擠在一起……嗯……呃……他們寫的都是同一個澳門⁈
www.dawncheong.com
店員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