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板房小調
把“家”這個概念變成商品的,頭一個是房地產商,其次就是賣家具的。
在雲南的騰衝,我曾在導遊的安排下參觀過別墅群裡的樣板房。當真是華美得令人艷羨不已:乾淨利落的牆漆、實木餐桌,廚房設備鋥亮齊全,後花園裡還用石磚砌了個游泳池。客廳是房子的門面,而臥室則是心臟,心臟裡既舒適,又不忘向觀看者炫耀品味,以此彰顯主人不容置疑的雄厚財力和獨特眼光。總而言之,一切都是那麼地妥帖、可愛,不過我已經忘了——這房子到底是要價幾個百萬。
樣板間和衣服廣告的功能大概沒什麼區別。購物者幻想穿上衣服,就能變成英姿颯爽的模特一般的人;買房的人幻想買下別墅,就能捕獲、擁有奢華卻也溫暖的“家”的味道。
比地產商更精於此道的便是宜家。宜家將我們的“家”拆分成了魔方上的無數方塊,以可接觸式櫥窗的方式將它們一一呈現在眾人面前,並針對我們的性別、年齡、職業、感情狀況進行了種種分類,一如時尚雜誌可以依靠十二星座運勢預測俘虜其興致勃勃的讀者。
比如“能容一切的小公寓”,即備受單身職業女郎青睞的“開放式單位”:小圓茶几上不忘擺設幾根蠟燭,床頭櫃上立着幾張“極簡”植物畫,廚房中島旁添上兩張高腳凳。灰藍主色調。身處其中,很難不叫人往購物袋裡多塞上一張“輕便暖毯”或一個黃銅底座的座檯燈。
如此,“家”和“家”就像是一張張精良的幻燈片,流水般淌過瀏覽者的雙眼。失焦是必然的結果。在宜家,旅途的後半程通常會像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夢:床單、窗簾、枕套、花瓶……帶着溫馨印記的商品泛濫成災,“亂花漸欲迷人眼”,只可惜往往東西一被取入手中、被剝離了它漂亮的棲息地,其魅力就會大打折扣。
(上)
李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