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輩份
福州施姓友人在朋友圈發了一篇文章,介紹他們一家重陽節返祖籍地尋根的經歷。裡面談到進村問路,靠報了先輩名字才找到祖屋的過程,頗感興趣。分享文章,也順便閒聊一下輩份的事兒。
施生祖籍地在福州市長樂區譚頭鎮大宏村,他只在十多年前隨父親及叔叔一起去過一趟,從此魂牽夢縈。重陽節又是媽祖羽化升天日,他們一路沿長樂方向觀賞自然風光、媽祖勝跡,遊興正濃,太太突然提出不妨就近“去你老家看看!”,於是,他們驅車祖籍地,一慰念想。車子隨導航到了村口已無法前行,於是他們下車穿行小巷,走了很長一段路一直找不到祖屋。問當地村民,也多不明就裡。只有在報了幾位先輩的名字後,才有一位上年紀的婦女按輩追溯,找到方向,熱心帶路。眾人七拐八轉,終於來到祖屋。整個三進大宅,現已破爛不堪,族人多已搬離,許多房門緊閉。當下農村,老人家還記得近輩人,可以按圖索驥,時間一久,恐怕找老家祖屋要像海底撈針了。
澳門朋友小金給女兒取名金詩媛,據說其堂哥給女兒取名金詩樂,用了福州對湖金家祖上定的字輩,所以,小金爸說他的女兒也要用詩字輩。我跟台北的三舅講起此事,這位如今的族長公高興地說,金家第五代傳人也出現了!是啊,“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傳到了詩字輩,還可以這麼傳下去。
中山三鄉《鄭太崖祖房譜》記載,其始祖菊叟,宋將士郎沖公第十子,福建莆田人,為惠州路判,於宋慶曆四年遷居三鄉榕樹埔,再遷橋頭腳,其子孫分居大香山各地。有人據此在莆田鄭氏族譜沖公名下續上了中山三鄉這一支脈。
中國文化中有一些好東西留存並且承傳了下來,這是值得慶幸的。
石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