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檔案不給當地人讀
那些指引規定,只能移走一些有安全風險、危害情報人士或者被不道德地使用的文件。但英國官員同時又接到指引,要搬走那些可能“令殖民當局尷尬”的文件。例如一些對當地民族主義領袖的貶損性評估,及英殖期間濫權的證據。
這種對文件的分類、搬走或銷毀,用意是保住同種族有關的秘密,殖民法規明確規定只有英國白人官員才知道這種做法。值得留意的是:帝國在殖民後期,在一些特定殖民地搞選舉,舉行首次部長級官員民選時,引入了新的保密制:由於高級行政職位不再完全由英國白人官員佔據,就要解決誰才能夠查閱殖民檔案的問題。於是英國官員就創設出一套雙重歸檔制:一組給標記為“個人”的文件,只能由英國白人官員查閱,且“不應被當地人看到”。他們在不同的殖民地採用不同的版本:烏干達從一九六一年開始採用一種名為DG的檔案系統;一九六一年肯尼亞、一九六三年北羅得西亞(今贊比亞)採用“監視”系統。烏干達法規規定,DG檔案只能由一名歐洲裔英國公民高級公務員才能查看。“個人”、DG及“監視”類檔案,會在權力移交前拿走或者銷毀,而不會交予當地接任政府。另一套被稱之為“遺產”的檔案,是可供民族主義政客及英國白人官員一同查閱的,在殖民地獨立之後都可以留下。
新的歸檔系統設立後,由於所有新文件都要分為兩個類別入檔,形成龐大的勞動力需求。英國白人官員要保留在權力移交期間,“由誰決定應該知道些什麼”的主動權,於是便規範信息的流通,來保持自己的領導地位。禁止其他人查閱某些選定的文件,即使這是即將領導這國家的民選部長級高官,亦不得查閱。
(英國要為帝國殖民統治道歉嗎? · 十)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