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早期否決票都由蘇聯投下
在聯合國早期,幾乎所有的否決票,都是由蘇聯投的。以至蘇聯駐聯合國大使葛羅米柯有一個外號,稱為“不先生”;斯大林的國際談判主要代言人、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則被稱為“否決先生”。
蘇聯的否決其實也同美國有關,因為美國拒絕接納蘇聯陣營的東歐集團成員國加入,莫洛托夫於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行使蘇聯的否決權。否決所有新成員國的加入,來反擊美國。對民國政府否決蒙古入聯,蘇聯亦採同樣手法反制。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僵局終於解決。西方與東方陣營十六個國家同一時間獲接納加入聯合國。
一九五○年朝鮮戰爭爆發,安理會授權出兵支援韓國。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六月與七月的第二項決議案表決中,不投反對票,不投贊成票,也不投棄權票,索性失蹤。採取“空櫈政策”,抗議中國席位仍由民國政府佔據(其時中蘇友好)。到八月,蘇聯代表又回到安理會行使其否決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甚少使用否決權。到廿一世紀初,它否決的次數就比較多,通常都是阻止有俄羅斯軍事介入衝突的決議案,當中包括格魯吉亞、敘利亞、烏克蘭的衝突。
法國是個甚少使用否決權的五常國。它唯一的一次單邊否決一項草案的,就在一九七九年,阻止剛獨立不久的科摩羅要收回其領土馬約特島。科摩羅位於莫桑比克海峽北部入口,在馬達加斯加最北端,由四個島組成,其中馬約特島地理位置最為重要。這個島同法國扯上關係,事緣一八四三年,法國迫科摩羅蘇丹割讓該島。其後大舉把法國人移到該島居住,後來更把整個科摩羅四島殖民。
(美國和聯合國的恩怨情仇 · 十)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