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禮物
在澳大開放日的分享會上,楊穎虹結合自身經歷,娓娓道來“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人生哲理。
【摘自:〈“羊豬老師”從澳大啟航的創作之路〉,撰文:余偉業等,《澳大人》第一百四十二期】
本文見報當天,我正好邁入天命之年。這讓我不禁思考自己是否已經走過人生的一大半?對於未來的推測尚不可知,但我確認自己並未落入主流社會對“老成持重”的刻板印象。學生愛問“為何羊豬老師不老?”,而我的答案與傳統的“抗老派”不同,我認為真正的保養之道不在於“防老”,而在“認老”——只有不畏懼老去,不將年齡視為羞恥,才能接納生命的本真。當認知“時日不多”,才可坦然面對生命的局限,學會以隨緣的態度面對際遇。
年過半百的我,終於體會到該如何卸下無謂的生命負擔,不再追隨社會對“如何老去”的劇本:喜歡就好!優雅好,大媽也精彩。人到無求才自由,放下環遊世界的執念,所到之處皆美好;以“同頻共振”的心態交友,才明白知音的可貴;當我不再與AI抗衡時,科技的洪流反成為承載創意的方舟。重讀加繆的《薛西弗斯的神話》,我突然領悟到推石者的隱喻與“果上隨緣”異曲同工。我們一生都與存在抗爭,卻鮮少意識到,真正的束縛往往源自內心執念。所謂的樂天知命,不是因為“樂天”才“知命”,而是因為“知命”才得以“樂天”。
為了準備訪問所需的資料,我在整理舊照的夜晚,恍然明白母校贈予這份榮譽的意義,不僅是對成就的嘉許,更是對生命本真狀態的肯定——證明我沒有白學。也感謝十五年如一日,一直在這方格伴我成長的讀者。以文會友,希望我們既照亮彼此,也能成為自己的星星天使,在不同的角度快樂閃耀!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