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練習
女兒近期因腸胃炎住院一周,期間依然有做公文式練習。家裡三個孩子都是這樣長大,那些英文和數學練習,我基本不會考慮與正課有沒有關聯,完全按照他們的程度一路讀上去。從過去十幾年的經驗,這種半自學的方式比較能讓孩子享受在校的時間,也不會覺得學校的功課難,能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好處可能就是某些科目等同於有做預習,在考試溫習時家長可以不用特別費心,但有些反效果是孩子會對校內的課業過分自信。
現在科技高速發展,有時候一兩年過去,高年級的教程已經要跟着時代調整。小學階段,我認為是打基礎的重要時刻,教和學的東西都差不多,小朋友在基礎學習方面的進度卻可以差很遠。一個班裡面四、五十人,有些孩子覺得淺的內容,另一些孩子卻覺得深,需要更多時間理解和學習,要因材施教不浪費孩子們的學習黃金時間,對學校來說確實相當困難。早幾年,發現學校設計了“進階班”,就是讓基礎相對好一些的孩子,可以在這些班裡面多學一些,我覺得就很好。一來不會令孩子覺得教的內容太淺,失去學習興趣和挑戰性,二來也可以更具體知道小朋友能力去到哪個程度。
有些家長會因為怕小朋友的成績變差,而抗拒他們加入進階課堂。也有些家長完全按照學校要求,只要他們測驗考試順利拿到好成績就好。到底這個“好”成績對他們的成長和將來求學有沒有幫助?早前周末帶女兒去內地書店,她看到一大堆課外練習,好奇地翻一翻同年級的內容,發現好大部分都不會做。我趁機告訴她:“所以你說學校的內容淺,其實只是自己基礎稍為好一點,並沒有甚麼值得驕傲。”培養持續學習、不畏難題的好習慣,才是我要求孩子每天做題的目的,當然對我這種懶家長也非常友好。
向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