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感悟)每一次嘗試成長
(散策人間)睡前儀式
(二弦)色彩的魅力
(斷章寫義)綠蔭下的清風
(聲色點擊)吃貨的菜單
(杏林外史)趙佗因吃棗而長壽?
(古今亂炖)唐詩中的古村落
(一路向南)減肥後記
(筆雯集)安得明月下 親友來晤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9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古今亂炖)唐詩中的古村落

亞 瑟

唐詩中的古村落

    唐詩中寫古村落而意思比較完整的詩歌,只有盧綸的《晚次新豐北野老家,書事,呈贈韓質明府》:“機鳴舂響日暾暾,雞犬相和漢古村。數派清泉黃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衰翁正席矜新社,稚子齊襟讀古論。共說年來但無事,不知何者是君恩。”

    盧綸詩中的所謂漢代古村落,古意不過是:村民安居樂業,社日年長者受到尊敬,兒童穿着古式服裝,朗讀《論語》。詩人表達的,是如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寫的世外桃源理想,還有一點兒上古堯帝時代,敲着土塊唱《擊壤歌》的那位歌者的無政府主義想法。跟我們今天把古村落作為懷舊、慰藉的情緒訴求對象,作為獵奇、放鬆的身心休閑場所,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感興趣的久經歲月風雨、物質形態的歷史遺物,古樹、老宅之類,詩中未見蹤影。

    推測其中原因,大概是:漫長的農業時代,生產與生活方式變化緩慢。唐代的村莊面貌,跟它的前朝,秦漢等沒有太大的不同。而今天,由於城鎮化的世界潮流,因為現代工業導致生產生活方式的快速、巨大變化,城市成為人類的主要生產生活場所,鄉村失去了固有的“養民”價值。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一樣,如今的人們“逐都會而居”,鬧中好取錢,農村人不得不紛紛離開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村莊,到人煙稠密的城市裏,謀求生存之道。鄉村人口逐年减少,空村現象遂成蔓延之勢。原貌保存較為完好的村莊,已經所剩無幾了。

    出生於鄉村,目睹村莊數十年來的變遷,筆者有個悲觀的想法:遊覽古村落,對許多人而言,很可能是他們向祖宗作最後的致敬與訣別的機會。

    (二之二)

    亞    瑟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