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大學一座城
到山東濟南上大學之前,我是個十足的鄉巴佬——文雅一點的說法是“鄉村懵懂少年”。十六年的人生,去過的最遠地方是本縣縣城,離家二十公里。對外面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
高考後填報志願時,對大學的了解非常有限,很輕易地就聽從了只教過我幾個月語文課一位老師的建議,把山東大學中文系填寫在第一志願的欄目裏。這位老師跟我說,山東大學文史哲很厲害,他自己當年因為成績不夠理想,念了個杭州大學中文系,有點遺憾。
拿到入學通知書後,我開始為如何順利抵達大學發愁:沒坐過火車,怎麼購票、哪裏轉車、路上需要多少時間、在哪站下車、下了火車怎麼去大學等等,一概茫然。通知書上說也可以在黃台站下車,心裏就納悶:為什麼不是省會濟南站呢?出發的時候,父親把我送到寧波,在一個我從未見過的親戚家裏住了一宿,第二天我上火車,父親坐長途汽車回家。父親從親戚那裏打聽得知,寧波到山東濟南可以在上海轉車。寧波上火車後,發現座位靠搶,手快有,手慢無,不是對號入座的。
幸虧在車上認識一對溫嶺人,年輕的考上華東石油大學,去東營上學;年長的是他的同鄉兼親戚,是個見多識廣的工廠採購員。到達上海後,採購員幫我安排住宿,購買第二天到濟南的火車票,告訴我在哪裏上車。有了寧波到上海的乘車經驗,我馬上獲得了一個不小的教訓:我因為不好意思,沒有“搶到”座位。結果從上海一直站立到南京。跟人聊天,被問“小夥子為什麼一直站着不坐下”,這才知道是對號入座的!那時車慢,白白站了七八個小時;那時體弱,站得腰痠背痛眼光發虛。
(七之一)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