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緣
從沒想過在東京重遇十九年前錯失的《嶺南三大家詩選》。
近三十年來,華文書店一直慘淡經營,但神保町的一百五十家古書店定位明確,專賣某類書,文史古籍、佛經、畫冊字帖、電影攝影集、英文書等各據一店,如東陽堂全是經書。午後,各店門前聚滿打書釘的男女,這種熱鬧場面,我從未在華文書店見過,即使當年台北重慶南路書店成行成市時也不曾有此光景。
有怎樣的市民,就有怎樣的城市,就有怎樣的書店。
創於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年)的山本書店是我在神保町逛的最後一家書店,百年老店曾在二○一五年創下以近兩億日圓拍出唐本古籍《唐柳先生文集》。
走入山本書店時已在神保町逛了逾六小時,累得幾乎趴下。幸好書店中心處放了幾張老式沙發,坐在沙發抖氣,環視四周,牆壁全是頂天立地的木書櫃,盡是古籍,想看哪套就拿哪套,沒有人防賊似地盯着你。看得忘形,乾脆就立於櫃前,方便隨時再拿另一套。
背包扔在沙發,很安全,店內就我一個人,上年紀的書店大叔一直在工作枱忙,正眼也沒看我。前所未有的貴賓待遇,受寵若驚,後悔沒早點過來。
滿櫃的古籍中居然有清刊本《嶺南三大家詩選》,十九年前,因出手稍慢,這套書被別人搶了,從此再沒在內地市場見過,不想竟在異鄉重遇,歡喜若狂。
梁佩蘭、屈大均、陳恭尹,合稱嶺南三大家。此書由清人王隼輯,同治七年刊,南海陳泣重刊,一函四冊二十四卷,品相很好,新做的深藍布函套很古雅,扉頁的橙色紙很熟悉,這是嶺南書常用的防蟲紙,書衣是後人重做,寫着:乙丑年初秋購自廣州。該乙丑應是一九二五年,此年,孫中山病逝,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出生。
此書不知怎就飄到日本,若書會說話,該有許多有趣故事。
(一個人的邊走邊看 · 五)
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