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朝北
對東北的最初印象來自《松花江上》,一首中國人抗日的集體記憶歌曲,還有就是兒時聽父親回憶在長春工作的點滴,很模糊但又很熟悉的一片土地。
三年疫情,哪都去不了,憋悶。去年年底時就想,不論疫情如何猖狂,必須出走一趟,否則真要憋出病來。初是計劃赴大理看山看水,結果十一月底,大理爆疫情,改去東北。先去長白山,再看松花江,一直心心念念的地方,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行程仍在籌劃中,東北那邊勸退:你們別過來,出得了機場上不了公路,上得了公路進不了山。一切告吹。
今年年初,疫情終告一段落,語“團友”:我們必須再續東北之旅。
這回出走,選擇了近年內地很流行的個人訂製旅遊,其實就是找間靠譜的旅行社,溝通好想去的地方和行程安排,住宿交通等雜事一律交旅行社代勞,拖着行李出發便行了,費用比一般旅行團貴。
今年的東北旅遊,火爆全國,旅客量以百倍飆升。十一天行程下來,不由慶幸找了本地的旅行社代勞,否則一路走來,搶車票搶門票真夠焦頭爛額的。
最初計劃去長白山,看着地圖,瞧着雞冠頂上那個千里冰封的邊界小城,找北找冷的念頭一閃而過,就去最北最冷的漠河。
出發前,把七年前北歐進北極圈的雪褲衝風衣雪爪等雪地行走神器全翻出來,識途老馬語我:“漠河遠比北歐苦寒,你的防寒衣物未必抵禦得了。”怎辦?悶熱的嶺南之地,防寒神器不好找,老馬說:“到了當地買,這裏稀罕之物,在東北是必需品,價廉物美。”
此話不假,在當地買了一條雪褲,比我帶去的三條都保暖,零下三四十度行走全靠它。
在一場世紀大寒冷席捲全國之際,我們出發,一路朝北。
(找北找冷雪國行 · 一)
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