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從養老說到閱讀
從人到猿只要一瓶酒
(散策人間)再見誠品信義
(二弦)名家流派何處有?
(斷章寫義)仰望香港的繁星
(聲色點擊)一路朝北
(杏林外史)失語天子
(古今亂炖)喜雪
(一路向南)十二小時的折磨
(筆雯集)(石+長)爆澳門街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2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仰望香港的繁星

鏏 而

仰望香港的繁星

    在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五個文化機構,加上十九位文化教育工作者,聯合發表了“關注少年兒童的精神食糧”呼籲書。至一九八一年一月,第八屆青年文學獎舉辦“展望八十年代的香港兒童”研討會……群策群力以竟事功,在大家努力下,兒協於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成立。

    【摘自:〈香港百人,拾掇那段童年歲月〉,馮珍今,灼見名家,二○二二年三月】

    踏進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年會,作為講者的我像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子”說着稚嫩的夢話。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成立至今,已踏入第四十三個年頭,而澳門兒童文學協會才成立三年,當中包含的文化底蘊差距太大。對於我們那一代澳門人,香港是我們仰望的“星空”:我們看香港電視節目、讀香港報紙、用香港教科書……不論時間長度、文化厚度,澳門無法相比。然而,我還是鼓起勇氣前往取經,因為學無止境,也不需要“達者為先”。何紫薇會長親自前往澳門給我鼓勵,顧問嚴吳嬋霞女士親授《魯迅與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一書,照亮了我這迷茫“小孩子”的成長之路,一如協會成立的初衷。

    年會繁星衆多,有各界優秀的代表,有我喜歡的作家周蜜蜜,還有我一直仰望的《木棉樹》。黃雅文老師親力親為,廿年獨力支撐《木棉樹》的善行廣為傳頌,是我心目中的巨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真人竟是如此青春可人,更開心的是由紫薇會長口中得悉《木棉樹》並沒有倒下,而是用另一種形式繼續存活,堅持以低廉的價錢售賣本土童書,給孩子心靈的滋養。

    “我們都是重要的人。”——我以香港電影《年少日記》的感受作結,感謝香港文化給我成長的光和熱。願在困難中掙扎求存的兒童文藝工作者也像木棉樹:堅毅挺拔,內心熾熱,給世界吐出最溫柔溫暖的雪白。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