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老說到閱讀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快,養老需求也越來越大。據報道,寧夏廣泛推廣的“嵌入式”養老模式較受歡迎。這種新型養老模式,是把衛生服務站及養老設施等嵌入老年人居住的社區,形成住宅社區內有機構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三種模式,其中社區和家庭的養老模式最為普遍。因為老年人不僅需要貼心的照護,更需要家的溫情,在社區設立養老機構,只有“一碗熱湯的距離”,可以把養老服務帶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同時不會將行動不便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排除在外。
在澳門,老年人的養老一向以家庭的養老為主,不能自理且有條件的,才送到養老院舍。最近,政府推出長者公寓,讓年滿六十五歲且有居家生活自理能力的永久性居民申請。據當局介紹,長者公寓有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等設施,聽了很不錯。於是,已是老年人的我,去參觀了長者公寓樣板房。
不過到了現場,真有點失望。裡面的設備雖然還算齊全,但小桌子只有一張,用於吃飯,沒有放電腦的地方。當我比劃着在哪裏可以放個書架子擺書時,領着參觀的姑娘睜大眼睛問:“你還看書啊?”我雖然當時沒有回應這位姑娘的問題,但是心裏想,是不是我們真的只要“一機在手”就可以?躺在床上看手機?於是對於長者公寓即刻沒有了興趣。
不錯,隨着科技的發展,“一機在手”可以搜索到很多資訊。在這個紙媒式微、社交媒體盛行的刷屏時代,許多人已經沒有耐性閱讀,因而近些年讀書的風氣變得差了。然而,手機搜索到的資訊,畢竟多數是零碎的、即食麵式的、應付一下的,不能代替閱讀。而讀書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增長我們知識和見識,使人明智,使人生更加豐富,少走彎路。
閱讀能讓人產生好奇心和想像力,這些品質都是人生成功的要素。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了解歷史、認識世界,使我們能縱觀上下數千年,腳跡縱橫幾萬里。就算是老年人也應該讀書,先哲說“活到老,學到老”嘛。
明年社會文化範疇的施政措施提出,要持續推進“閱讀之城”建設,為居民提供更多優質公共閱讀空間,要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舉辦各項深入社區且適合不同社群的閱讀推廣活動,着力增強全民閱讀的社會氛圍。希望能夠真的這樣,推動大家對知識的尊重,讓全民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應當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郭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