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非經過不知難
現代年輕人一結婚便組織新家庭,小朋友很難有機會聽老一輩講人生哲理,一出來社會做事,便經常碰壁和感到無助。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年輕人,覺得社會責任是政府的事,國家的觀念更弱,尤其在香港長大的,從小受港英政府管治教育薰陶,澳門比較好一點,因為葡萄牙政府不大管華人,澳門人只能自己靠自己,也因此對國家更依賴,並造就澳門人的愛國心和團結心。
曾在本欄提到家父馬萬祺為澳門找水源,今日也分享家父如何身教我對社會的責任。記得小學時,看到家父用擔挑擔泥沙的照片,平時穿西裝的他穿了一件單薄的唐裝衫,他當時很瘦,戴着大草帽,帶頭和很多義工一起參加擴建澳門舊工人球場。
那年代,華人沒有自己的大球場,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對“廣大球場”進行擴建,一九五八年後,球場終於作為對外開放的運動場,那是很多澳門人的回憶。那裡也是大型活動中心、中小學辦運動會的場地、小學生寫生的地方。一張黑白相片一直深深留在我腦海中,獨樂不如眾樂,民眾要有地方運動,全民健康才能民安,也教懂我這是家父對大眾居民公益的責任,不但自己出錢出力,還要帶動大家一起做,力量才大。
現今澳門政府有錢,到處都有公園設先進的健身器材。政府能負起公益責任當然是好事,但也要告訴年輕人世事多變,有很多事情需要共同處理和承擔。
人生需要磨練才能學習更多,沒有大環境,只能用小故事、舊相片和長輩的人生經歷,一點點薰入年輕人的腦海中。
教育方法有很多種,都需要大家盡力,帶出正確的價值觀。
(二之二)
馬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