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大主義”下的韓國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這句名言出自孟子,這是他向齊宣王闡述如何與鄰國相處之道。意思是國與國之間要相處融洽,那就需要大國以仁愛的方式去對待小國,而不是以力欺人;相反,小國想得以保全,就需要以聰明的方式去尊重敬畏大國,不要自不量力去挑戰。
這句話後來就演變成朝鮮半島外交核心策略——事大主義,即小國甘願俯身侍奉大國,從而達到保全自身的一種政治策略,通俗的說就是“誰的拳頭大,我就跟誰混”。這樣的思想觀念,一方面讓朝鮮王朝從一三九二年到一八九五年期間,一直對中國的明朝和清朝進行稱臣朝貢,從而換取庇護;一方面也讓韓國人的性格裏種下了“騎牆”善變的基因。對於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畢恭畢敬,反之則不屑一顧。正因如此,只要翻開朝鮮半島的歷史,你就不難發現,朝鮮王朝高層自古流行“慕華之風”,上至朝堂,下到學堂,都有不少“慕華”人士,他們不僅引入了儒家思想供為正統,還模仿大明的衣冠儀制等,並將宗主國中國奉為“天朝”。
一五九二年日本入侵朝鮮後,朝鮮軍隊節節敗退,眼看就要江山不保之際,這個時候明朝出兵抗日,一打就是七年,史稱萬曆朝鮮之役。這場戰役雖然以日本的失敗為結局,但是中國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耗費了巨大的軍力、物力和財力;日本則在戰爭中擄掠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和財富;朝鮮收復了國土、改進了軍隊素質,這個勝利讓朝鮮王朝更堅定確立“事大主義”的正確性。然而,朝鮮戰爭時期,讓韓國意識到緊緊依靠美國才能發展。而這“事大主義”思想,其實從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到尹錫悅,從來沒有動搖過。
有媒體批評尹錫悅在白宮獻唱《美國派》一事,抓住歌詞“當那小丑向國王和王后獻唱時”來揶揄尹錫悅的諂媚,其實放眼在奉行“事大主義”的古代朝鮮,根本就不算什麼。畢竟歷史上朝鮮的國王李昖曾提出“中國父母也,朝鮮是中國的孝子”之說。相較而言,尹錫悅已經“事美”得很節制和含蓄了。
王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