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與信息同質化
在紙媒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較為單一,無非就是報紙與刊物。後來,電視成為人們在靜態媒體之外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再後來,互聯網出現了,信息來源渠道越發增加了選擇性。然而,即使如此,其時的人們仍然擔心受制於有限的媒體選擇,或受固定閱讀與觀看某種媒體習慣影響而形成慣性思維。於是,當社交媒體(如微信、臉書)出現,並成為人們越來越依賴的接收信息工具後,人們傾向相信,社交媒體有利於拓展視野,從而對事實的判斷越發客觀公允,做到兼聽則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與傳統媒體相比,社交媒體的最大特點在於可以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並且通過朋友圈來觀察世事、分享信息及發表評論,因此,社交媒體深受人們喜愛。而隨着越來越多的人運用社交媒體,其他傳統媒體則日益衰落,紙媒一蹶不振,不少報紙紛紛關門歇業。同樣,電視半死不活,不少電視台奄奄一息。唯有網媒大行其道。可是,隨着社交媒體的廣泛運用,人們很快發現,自己的視野不是變寬闊了,反而變得有些狹窄了。
由於越來越多人接收到的是來自朋友圈的信息,而朋友圈的信息自然是由朋友發出的,在某種程度上,朋友大多是與本人具同質化的,推送的信息也是同質化的,反而,有所異議的信息被朋友圈“遮蔽”了,所以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單一,而非多元。就如搜尋引擎所使用的優先算法,一旦使用者搜索了某類信息,平台會源源不斷地向搜索者推送相應信息,久而久之,以至於接收者誤以為非己偏好的信息是不存在的。由此,難免會影響接收者的主觀判斷。更重要的是,對於搜索者來說,此種情況是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
可見,使用社交媒體需要警惕朋友圈的信息“遮蔽”及信息同質化與單一化。
婁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