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
也許受戰亂、疫情、氣候和經濟條件等因素影響,和上一代相比,這一代人普遍已不再熱衷於生孩子。而決定生兒育女的父母,常常是一個起兩個止,也因此,他們可以“集中火力”,教育好下一代。
為了令自己的子女贏在起跑線,很多父母都會竭力使子女“洋化”,出生前就為他們選好英文名,自嬰孩時期起就給他們營造英語溝通環境,和家中的東南亞傭人一起,每天在家中幾乎只以英語交流,很多小孩的英語甚至比廣東話流利熟練。英語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們的“半母語”。對於無法在人造英語環境中成長的小孩而言,學習英語可能和大多數我們這一代的學生一樣,為了成績或父母的期望,被逼啃咬一堆乾巴巴的字詞句子,成為一件苦差事。
眼見一些中小學花盡心思設計有趣的英語課程,甚至每堂英語課都由兩至三名老師負責,加上遍地開花的英語教育中心,令我不禁心生羨慕。不過羨慕歸羨慕,如果認為英語重要卻沒學好,我們也是責無旁貸的,畢竟從幼稚園到中學畢業,我們至少有十五年時間學習英語,教學方法是一回事,我們有沒有主動努力地接觸英語,則是自己能控制的事。現今科技和互聯網發達,學英語已不像上幾代人,要翻厚厚的一本字典,讀沾滿油墨的《南華早報》;我們缺的,是學習的動力,能讓我們在電腦上輸入生澀字詞查網上字典、上網讀英語新聞或轉到電視英文台看英語節目的一點點動力與決心而已。
前些年,我們公司的夜班保安是八十多歲的老先生。當年,我還不時通宵達旦地回公司剪片。多少個深夜,只見他總是在自備的小枱橙下,用功地研習一本厚重而殘破的英文字典。我埋頭一看,書頁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學習筆記。我從沒見過任何一個如此認真地研習字典的人,更何況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
小心翼翼地翻閱這本字典,我不禁感嘆:無論活在哪個年代,學習不好,都是沒有藉口的。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