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從退款想到的
(老陳尋味天下)續談War Rooms
(山谷小島通信舍)繪本中的民俗與女體
(四方聽音)爵士樂譜
(衆藝館)“這演出很好拍”
(時光迴輪)早上的公園
(胭脂齋)遲慧無妨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味覺復健
(筆雯集)淳于髡的曲突徙薪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衆藝館)“這演出很好拍”

踱 迢

“這演出很好拍”

    劇場禮儀,也許是今年劇場裡的焦點話題。網上討論區每有演出被提上,主要的題目都不是劇情或表演水平,而是觀眾的素質。演出中途不斷有手機掉落木地板的聲音、有人偷照偷錄、觀眾遲到、觀眾大聲說話或打呵欠等等,彷彿成為比演出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澳門觀眾的劇場禮儀,為什麼到最近才成為話題?澳門文化中心曾經是個對觀眾禮儀規範最嚴謹的地方,到外地看劇場演出都是年輕男女或當地資深人員在負責場內秩序、門票、帶位等工作,澳門的官方文化場地卻是外籍保安人員在管。可是近來卻一反常態,在觀眾席上出問題的,主要場景都是文化中心,這到底反映了什麼現實?觀眾的質變到底是喜訊,看來是非常客多了,他們看來還未習慣看表演的禮儀,不過當你發現同一個人一再被保安勸導、阻止後仍然要偷拍,便不禁令人懷疑對方是上了癮無法自控,又或他們根本不吃這一套,“什麼場地規則?”我手上有票,我就是上帝……

    從文化現象的角度來看,“這地方很好拍”、“這演出很好拍”,大概也是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力場。你到了一個地方不拍下貼上社交媒體,你看了一個演出不拍下分享給別人看,要不得。於是不管我們的城市,甚至舞台演出也走在這種趨勢下,努力製造“很好拍”的奇觀,至於地方、演出的深刻內涵,不要緊啦。

    於是,詩篇舞集的《寂寞俱樂部》在今屆藝術節上演後,引來不少共鳴之聲。這部由德國編舞家Nir de Volff主創,六位來自德國、內地、澳門舞者共同創作及演出的舞作,將這種“好拍”、“待讚”的文化,形容為一個“俱樂部”,而“寂寞”是這場聯歡背後的心理狀態,“獲讚”連連。不少觀眾看後都慨嘆,這麼好的作品,每場觀眾席上卻留下那麼多空座,紛紛表示惋惜。

    (藝術節隨筆 · 七)

    踱    迢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