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我國的姓氏,無奇不有,曾經有《百家姓郡名》一書面世,畢竟該書就不只一百姓,而掛一漏萬,還有很多未列其中,譬如姓“死”的,確是少之又少,但實在還有這一姓。
《潛夫論》其中一篇曰〈志氏姓〉,說到因時間、地域不同和讀音書寫的關係,使古代姓氏離合變化,更具複雜性。
文章指出:苦成,城名也,這城在鹽池東北。鹽池,在今山西運城縣境。苦成後人書之或為“枯”,蓋古代“枯”、“苦”相通;齊人聞其音,則書之曰“庫成”;而燉煌見其字,呼之曰“車成”;其在漢陽者,不喜“枯”、“苦”之字,於是改寫為“古成氏”。堂谿,谿谷名也,在汝南(今浙江上蔡)西平(汪繼培說:當作“吳房”)。禹字子啟者,開啟之字也。前人書堂谿誤作啟,後人變之,則又作開。(漢人避景帝劉啟諱,啟作開。)古漆雕開、公冶長,前人書“雕”從易,簡寫作“周”,而“冶”字又誤作“蠱”(蠱、冶兩字古相通),後人又傳作“古”,或復分為古氏、成氏、堂氏、開氏、公氏、冶氏、漆氏、周氏。這些氏族,皆本同末異,凡姓之離合變分,固多此類,只能舉一反三,難以逐一記載。
說到姓氏,一般人的概念是姓即氏也。其實姓和氏是有分別的,姓起於女系,氏起於男系,秦漢以後,姓、氏不合一,通稱姓,或兼稱姓氏。《通志 · 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女稱姓。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宋洪邁《容齋三筆 · 漢人希姓》:“兩《漢書》所載人姓氏,有後世不著見者甚多,漫記於此,以助氏族書之遺脫。”清顧炎武《日知錄 · 氏族》云:“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
讀了《潛夫論》的〈志氏姓〉,有說“五百年前是一家”,我相信有此可能,故有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信矣。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