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
把機器人設計成雙腳直立行走,不是很奇怪、很不科學的事情嗎?
我們恨不能像飛鳥翱翔;不能跑得比獵豹更快;不能像魚一樣深海潛行,此乃人之憾事。正是因為對這些能力的渴望,人類發明了飛機、汽車、潛艇,並致力加快這些機器的速度,而後更想要超越地球任何生物,飛上太空!
想像力也許源自內心的渴求。將想像變成創作、變成發明,叫做科學發展。我是這樣理解的。因此,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用雙腳行走,除了使它符合“人形”的標準,我想不到有何益處。用輪子走路不是更快,而且還可以三百六十度無障礙變換方向嗎?當然,要造出一個外形和肢體行動都像人,但能力遠勝於人的機器殊不容易,然而,我們想要的是“機器”不是“人”、是智能機器不是智能人,不是嗎?
好比用來擔“重”任的吊臂,模仿的是人的手臂動作,是個可以力拔千斤的機械工具。若把吊臂打造成人形,慢吞吞步行到工地,難道有人會認為較吊臂車先進?
沒形體的人工智能(AI),如今已把人類嚇得想要將它的發展扼殺於搖籃中;或者退而求其次,要使它的智慧增長速度像嬰兒爬行般慢才覺安心。所以,耗資費時把AI工人弄成人形,於它的智能沒有裨益,只會使害怕AI的人更恐慌,何必呢。難道“不似人形”就不能做家務?當然不是。除非我們想活得像科幻片,又或者想要用假人取代真人伴侶,那樣的話,“人形人臉”才會是賣點。
不想AI有情感,又想它的外貌身形是“人”,多麼自相矛盾啊!想想孩童對布偶也能夠生出感情;成年人隔着互聯網便能愛到傾家蕩產,只怕人形AI未及愛上人,人已愛上了它。這不是最最驚悚的事麼?
俗話說人嚇人嚇死人,而我們竟將機器叫作機器“人”!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