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萬人的女兒國
“旅遊嘆世界”這支歌久已不聞,可是今天再聽聞,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我“瘦柴”而已,光是讀報,也能遊埠嘆世界。原來世上有個“女兒國”,不過是最後的,那是瀘沽湖。該湖位於雲南和四川交界,是一高原斷層溶蝕陷落的湖泊,四面崇山峻嶺,山清水秀。在若干年前,我曾讀過林中英女士關於“女兒國”的文章,對“女兒國”心焉嚮往。到如今仍是止於嚮往而已,正如《鏡花緣》第六篇的“君子國”。唐敖早已聽說海外有名的“君子國”,唐敖約了多九公去觀光,看見國裏的人,不論貧富,舉止溫文有禮,一片祥和。講到買賣,和我們反常,每是買者加價,而賣者減價。至於“女兒國”又如何?我非唐敖,也約不到多九公同行觀光。而報載所謂“女兒國”,是中國最後一塊母系社會的領土,在此居民主要是摩梭人,這裏的女人掌權,祖母最大。
其實瀘沽湖的所謂“女兒國”,並非清一色是女性,當然也有男人。不過男人只需要管教和供養姊妹的子女,與外甥的關係比親子女親密。他們實行“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走訪異居制度,說得正確一點,這只是“女權國”,並非“女兒國”。
真正的“女兒國”,應該是純一色女兒的。有沒有這樣的國家?據我所知是有的。有詩為證。詩是前蜀花蕊夫人《述國亡詩》:“君王城上竪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可見這個“國”有十四萬人,經“解甲”看清楚,“更無一個是男兒”。
究竟男兒與女兒如何界定?一般是鬚眉為男兒;娥眉為女兒。不過是可以變性的,莫說今天,古已有之,正如花蕊夫人說:“十四萬人齊解甲”,把他們剦了,就再不是男兒。《東觀漢記 · 公孫述傳》:“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還有唐高適《燕歌行》:“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這就是男子漢、大丈夫。不過,天下無奇不有,有些人是自剦的。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