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在電力設計院
一九五四年,蘇聯增加了對華電力設計力度,北京電力設計學院來了一位專家組組長費德洛夫。他高高的個頭,剛過五十歲,有些禿頂,圓圓的大鼻頭,笑起來嘴咧得挺大,嗓音洪亮,走路如風,平時愛喝伏特加,是典型的“戰鬥民族”。費德洛夫是來華電力方面總設計師,負責一百五十七項援華工程的電廠設計。他原來的翻譯雖然專業,但口齒不太清晰,於是與設計院商調,三姨這個剛滿十八歲的小姑娘便進入了翻譯組頂替。
專家辦公室的負責人是張風翔,後來任電力部副部長,他配給費德洛夫的技術翻譯叫杜星堂。張風翔、杜星堂與後來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是同班同學,皆是清華大學電機系出類拔萃的高材生。相交七十年的杜星堂與三姨的關係可謂良師益友,他專門教授三姨代數以及電工技術,每逢周日騎車或搭公交前去講課,風雨無阻近兩年,彼此友誼深厚長存。
這年初冬,由時任國家建委主任的薄一波帶隊,各部的蘇聯專家乘專列去蘭州開發煉油廠及電廠的勘察,其後又去武漢青山勘探發電廠選址:為開採油母葉岩到湛江為煉油廠和電廠選址,周而復始,到處奔波。三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在廣東吃到了美味的白斬雞,費德洛夫張大嘴巴嚼着骨頭帶血的雞肉竪起了大拇指,頻頻讚着“麻辣雞翅”。一籠一籠的粵式點心上枱,費德洛夫吃出了饞蟲,不停地高聲叫着“哈拉少、哦青哈拉少”。
費德洛夫為設計院的工程師和技術員在大廳講課,上百位專家技術人員認真做筆記,台下鴉雀無聲。三姨的翻譯接觸到電氣、熱力、水文、勘探、電力系統等,要不停地轉換,且又不是一句一句地機械翻譯,其中深奧的技術問題要做到“
信、達、雅”。在此階段,三姨的口才和膽量獲得了專家們的激賞。
李 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