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舊事今説)尋找半世紀前的老師
(散策人間)貓保母
(二弦)“伴君如伴虎”的時代
(斷章寫義)你是智慧父母嗎?
(隨筆)三姨在電力設計院
(杏林外史)朱元璋愛子早逝之謎
(古今亂炖)因何碧成傷心色?
(宇宙園丁)北京緣
(筆雯集)十四萬人的女兒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3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你是智慧父母嗎?

鏏 而

你是智慧父母嗎?

    一般父母常常將自己的孩子與別家的孩子比較,用“×××家的小孩都怎麼樣”、“要像×××一樣好”當作勉勵孩子的標竿,但是孩子可能備感壓力,造成沒有自信的反效果。智慧父母認為孩子和過去的自己比較就好,認為在失敗當中學到教訓,比一味追求成功更重要。

    【摘自:〈十張圖畫出“一般父母”與“智慧父母”大不同〉,Reese,媽媽經,二○一九年八月十九日】

    “你在做教育智慧的研究,你覺得自己是智慧父母嗎?”研究焦點小組的朋友問我。就着我願意為教育青春期的兒子去做十二萬字的研究,我自覺具備了智慧父母的成長型思維——不怕困難、樂於學習、勇於反思、願意調整。可是知易行難,在現實場景中,我也時時感到迷惘,重點是成為智慧父母無關乎個人成就,而子女的成就也無法成為必然的業績,因為成敗不是成長的唯一指標。

    育兒是不能輸打贏要的,好像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推崇天才音樂家郎朗父母的堅持,然而當其父親叫兒子“彈不好不如去死”的時候,誰保證一定能把“欲跳樓輕生”的兒子拉回來?

    成敗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將一切歸咎或歸功於教育行為。筆者認為孩子的成長受內在和外在因素影響,以青少年為例,其內在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容易造成急躁、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對世界的感知有限,會造成思維不全面,缺乏同理心等。而不可控的外在環境則會激發青少年的內在特性,這便能夠解釋:為何某青少年遇上良師益友會突飛猛進,遇到不好際遇便誤入歧途、一蹶不振。教育智慧不是一個成功指標,而是一種自我完善的追求,教育者希望透過科學育兒的方法,引領青少年的正向特質和正面發展。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