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是縱慾而亡?
我們可以同時引用宋人的《續資治通鑒長編》佐證。自正月開始,哲宗“不受朝”、“詔以服藥不視事三日”之類的記載比比皆是。丁丑這天,大臣叩見皇帝,哲宗“着帽,背坐御座,神色安愉”,似乎有起色,但皇帝也承認,御醫對他說過:“胃樁未生,飲食不進”。戊寅這天,群臣再入問聖體,“上坐榻上,神采光澤如常”。皇帝還說:“服丹砂數粒,樁猶未生,不冠勿怪。”其實深究,那時哲宗的病情仍有反覆,他連帽子都戴不了,怕禮數不周。果不其然,不久,“上崩於福寧殿”。檔案下文又出現“自去歲來,大行飲食不進,至有全不進晚膳時”的記載。難道宋哲宗僅是死於消化系統疾病?
最重要的線索隨後水落石出,文中補敘:“哲宗少年,乃染疾咯血,而極諱病。二三年間,咯唾不能進唾壺,只使左右內侍以帕子承唾。唾皆有血,內侍隨唾入袖,不容人知,無敢洩其病證。國醫診視,不許言氣虛弱,養成瘵疾,終不可治。”
原來,哲宗少年時已出現頻繁咯血。可他諱疾忌醫,常讓侍者用手帕接住唾液痰液中的血跡,藏起不願示人,甚至連痰盂都不許用。御醫來診,無人敢洩露皇帝的真實症狀,皇帝也不接受“氣虛”說法。天長日久,小病成大病,而御醫們投其所好,自然也不會真的把診療工作做到位。在這種有意無意的醫患雙方互相隱瞞的情況下,病情焉能不加重?
今天看來,咯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肺結核,尤其是年輕人。直到數十年前,這種疾病仍在中國廣泛肆虐,俗稱“肺癆”。無數人患病,有的與病共存多年,有的早早離世,是世界傳染病的難題!當然,並非每個肺結核患者都咯血,有的人症狀並不明顯,但大多會出現咳嗽、咳痰、消瘦、盜汗(午後出汗)等。可如果到了咯血的地步,那也距離死神不遠了。
(三之二)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