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黑
常書鴻曾形容敦煌壁畫“筆觸的奔放甚至於比現代野獸派的畫還要粗野”。當年逛過敦煌洞窟後,一整天滿腦都是行雲流水般的線描,還有曲鐵盤絲的粗野黑線。
敦煌壁畫,黑線黑塊無處不在,很是寒冷。
從前隨袁老師學國畫,她很喜歡敦煌壁畫,老說看這些前人留下的瑰寶,要加一點想像力。初時不知所指為何,待去了敦煌,才明白老師所言,眼見不為實,如今所見敦煌壁畫的顏色並非當日工匠們所畫原色,至少無處不在的黑色,就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中國壁畫使用的顏色,大概可分為純顏色、人工顏色、植物顏色三種……植物色容易變色,今天能看到的古代壁畫的原色,只有礦物色一種。如漢代墓室壁畫中的黑、白、朱、赭、青、綠等六色是礦色或土色,也是最堅牢的顏色……”
收在《敦煌壁畫漫談》一書的《漫談古代壁畫技術》不談繪畫技法,只說製作特點,原本枯燥的顏料成分分析,由常書鴻娓娓道來,充滿趣味。
“從敦煌壁畫所用顏色的變色和褪色情況來看,多是由於氧化、日曬及潮濕三方面引起的……其中比較顯著的,是從北朝到宋、元壁畫中烘染顏面的銀朱和鉛粉,氧化使鉛質還原變成黑色;另一方面,也發現了一些用花青與藤黃調和的嫩綠與深綠、花青與鉛粉調和的淡藍等變成原來的牆土色,或是使青山綠水變成白山黑水……”
紅色來自朱砂,隋、唐壁畫都有採用朱砂,五代則因敦煌和中原的交通隔絕,朱砂絕跡,以銀朱代替。宋元壁畫同樣因朱砂運不到關外,也是以銀朱代替:“日久與鉛粉化合變成黑色,至今壁畫只有黑綠兩個顏色……”
敦煌黑不是本色,再去看敦煌,記得把想像力也帶過去。
(跟隨常書鴻看敦煌 · 五)
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