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推動原創
近年澳門不少劇場團體例如友人創作、夢劇社、足各藝術社等都用力推廣本地劇作和新編劇的作品。“友人”《第一稿》計劃以公開徵集、讀劇、名師點評的方式進行,其中幾位參加者的作品已獲正式搬演的機會,鄒景峰、李偉榮和凌子臻的作品亦於這幾年公開演出。至於夢劇社的“原創劇作孵化計劃”分兩年進行,包含課程、讀劇兩個部分,去年舉行公開讀劇後獲得不俗的迴響。而足各藝術社則針對特定議題而辦的“陰性書寫——閱界讀寫計劃”舉行讀書會、講座、課程和讀劇等活動。
在各團體大力推廣原創劇作,同時,亦面對一個問題︰資源。這個成本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製作成本,人員、器材、場地費用成本愈來愈高,但政府資助政策未對本地原創作品的養成有利;二是場地資源十分緊張,尤其在過去一年的疫情爆發後,很多演出都延後,排練和演出場地都是個戰場,加上舊法院即將停用,而文化中心新建的黑盒劇場工程仍未知何時完成,也從未公開場地技術、管理等情況,演出場地的困境勢將雪上加霜。
當這兩種資源極度不足的情況出現,推廣原創劇作、新編劇的作品便更困難。而編劇面對這樣的劇場環境,恐怕寫一個演員人數多一點的劇本,都很難被正式搬演。
相反如“短劇匯演”中演出長度有限,以低成本、有限人員製作的短劇,便是一個讓新晉編、導、演,以至新劇團試練的好平台。今年八個匯演作品中,有七個是本地原創,當中五個是今年的新創劇目,十分可喜。而這兩年澳門藝穗會都沒再向政府申請活動資助,全靠熱心人士的捐款來舉辦“短劇匯演”,加上一些專業劇場工作者對後台技術的支援,在業餘戲劇的低俗中,確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非職業戲劇活動。
(短劇匯演二○二二 · 七 · 完)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