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外海麵
除了始於廣州、流行於省港澳的廣式雲吞麵,其實,江門當地,也有他們的雲吞麵,當地稱之為外海麵。
跟外海花生餅一樣,外海麵也來自外海鎮。根據資料,外海麵於當地已有一百年歷史,並成為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早期於街頭挑擔挑賣麵,後來經濟好才逐一入舖;製麵只用麵粉及雞蛋,有些也用鴨蛋,完全不加水的是全蛋麵,有些店會加水製麵,叫做半蛋麵;講究的更以竹昇打麵糰至起筋,然後才切出細麵,不過現在多數以工廠生產。
不論是發展,還是麵條製作,跟廣式雲吞麵都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麵條偏白身且不透明,不同於廣式麵條顏色偏黃且有時煮後略透明。還有麵條雖幼,但不如廣式麵般幼身,不太有銀絲細麵的感覺。
想吃外海麵,當地有很多選擇,我則嘗試了文記外海花生餅附近的“尚佳食品”。配料可揀雲吞、柱侯牛腩及豬手,跟傳統廣式麵的配料一樣。
來個全餐麵,便有齊三種配料,牛腩的醬味不錯,且彈牙有油香,豬手也入味,實淨彈牙,只是雲吞較普通。至於麵條,頗滑身,略爽口,咀嚼後不怕一口糊,只是沒有紮實與煙韌的質感,澳門人得轉個角度去欣賞。
往洗手間時,經過廚房,發現原來用柴火煮麵,還見到一個個新鮮的外海麵,問店家可否拍照,他們欣然答應。
(食在江門 · 三十五 · 完)
老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