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愛音樂?
去年底,台灣古典音樂圈非常熱鬧,不但好幾位大師級鋼琴演奏家輪番到台灣獻藝,還意外引發“聽到第一個音就流淚”的爭論,這讓我想起一本多年前出版的《迷戀音樂的腦》,立即拿出來重讀。
音樂在人類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不過,隨着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進步,答案開始變得清晰。這本由心理學教授、資深音樂人丹尼爾 · 列維廷撰寫的科普書,結合音樂分析、心理學與神經科學,述說音樂為何令人迷戀,解譯人類最優美的神經衝動。
列維廷想知道,為什麼好音樂會動人心弦百聽不厭;為什麼音樂串聯記憶,調動神經,療癒心情,點亮生活;“一萬小時理論”在音樂領域的運用,對家長們又有着什麼出人意料的啟示?當列維廷三十歲後帶着以上疑問重返學界,經過多年來的深入研究挖掘,書中透露許多讓愛樂者深思的發現。
作曲家荀白克曾說過:“總有一天,心理學家將能解譯音樂語言。”如今預言的時代已然來臨。心理學家運用核磁共振成像與記憶理論,探究人類心智與大腦如何傾聽、感受音樂,以完形理論分析音樂家如何顛覆聽眾心理、創作令人驚豔的樂曲。
科學的意義並不是要為我們消除神秘,而是要讓神秘重現光彩,讓神秘煥發生機。如果我們理解人類對音樂的迷戀的本質,就能更深入地認識自己,原來,刻在人類DNA裡的音樂本能是多麼美妙而嚴謹。在讀過這本書之後,“聽到第一個音就流淚”已經不需要再爭辯了。
子 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