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陽春麵
作家在故事中選擇以陽春麵為意象,而不是饅頭、白飯和淨撈麵,也很有意思。精彩之處就在於都是廉價和簡單的充飢澱粉質,但陽春麵平白之中似乎有了一份精緻和堅持,更顯出一種窮的志氣和優雅……當然,也可能是我過分解讀,但東亞人對麵食特別有感情,饅頭和白飯等等再暖心,也確實缺少一口麵湯帶來的情感。
媽媽想你回家吃飯,爸爸想關心一下你的近況,會說家裡有湯叫你回家吃,會送湯到你家裡催你喝。湯頭對於一碗麵來說,其分量和意義絕不下於麵條本身。陽春麵本身只是白麵一碗,不同店家都是各師各法的“炮製”,影響味道本身的除了麵,就是湯。像我家附近的店,其白麵粗幼度就是屬於剛好的類型,既不幼如竹昇麵,也不粗如油麵,就是港澳人最喜歡的日式關東系拉麵、中式蘭州拉麵乃至一般即食麵的粗幼度。廚師煮出來的麵條又是軟硬適中,既保留了一定嚼頭,咬下去卻始終口感柔軟,好像用筷子拉起麵一啜,麵條便可順滑溜到肚中去似的。加上湯頭裡醬油和豬油的鮮味,配合蔥花和兩根小棠菜,為湯麵添上開胃好配色,更吊起了白麵與鮮湯的香氣,低調不張揚,親近時又大器可人,很有種中國儒家所講中庸的印象。
若覺上海菜大同小異,味道好壞易分,各店特色難記,那麼陽春麵應該是當中最好記、最好認的一項。雖然都叫陽春麵,但是每個菜館用的麵、湯和手法不盡相同,師傅和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招式和派系,往往就從這小小的一碗麵裡可找到線索。我家附近的那家陽春麵,既讓我憶記起童年時婆婆家旁的老麵館,更讓我領略到所謂日式拉麵源於中華的具體表現。雖然都是“吃麵粉”,但花十八元就能享受廚師好手藝,還有機會刺激全身感官感受,我認為絕對超值,誠意推薦大家一試。(下)
陸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