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物輕文
國慶期間,澳門有“一館一隧”新設景物增慶添彩。一館,即澳門文學館;一隧,即澳門松山隧道。
澳門文學館,坐落於荷蘭園大馬路的一幢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葡式民居中,面積不大,空間逼仄,用以展示澳門文學發展的脈絡以及中文、葡文著名作家的作品。該館籌建已久,自二○一一年起,花費十多年始落成。然而,參觀全館,卻發現收藏未豐,史料單薄。本以為一定收藏有澳門著名作家的手稿或珍本出版物等物品,於是,問館員有何鎮館之寶,答曰:作品的內容,而非手稿。館內設三個展區,分別展出澳門文學的不同主題。實際上,澳門歷史上公認的四大作家,即葡人賈梅士、庇山耶與華人湯顯祖、吳歷,理應每人都單獨設立展室。故而,澳門文學館雖籌劃經年,卻予人以匆促開館之感,所以,低調開館,觀者亦寥寥。
不遠處新修建的松山隧道卻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該隧道是穿越東望洋山、連接高士德大馬路、二龍喉街與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之間的行人隧道及自動步行系統。長約四百米,隧道內設行人扶手電梯及隧道口的垂直升降機。隧道內,通風暢順,照明敞亮,豪華通達,內壁飾以澳門景點燈畫,悅目宜人。總之,十分高大上。
據了解,隧道於二○二○年六月開標,造價三億。隧道開通前,冠蓋雲集。開通後,行人亦絡繹不絕。
兩處景物,一為交通設施,一為文化平台。可是,兩相對比,不免難釋“重物輕文”之感。雖然當局總是強調物質、文化是同等重要的,可是,從投資到建造,兩處景物孰輕孰重,卻一目了然!
莫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