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真的半身不遂嗎?
影響中國歷史的拐點大多與戰爭有關,比如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當安祿山扯起反叛大旗揮軍南下時,承平百年的大唐頓時傻了眼,幾代人沒見過戰爭,臨時拼湊的隊伍怎能抵擋在邊境有百戰經驗的野蠻叛軍?
果不出所料,儘管有顏杲卿、張巡這樣的忠義之士拼死抵抗,奈何軍力差距太大,躲在華清宮浴池裡和楊貴妃纏綿的唐玄宗還動不動瞎指揮,結果唐軍一路潰敗,喪師失地,東都洛陽也迅速陷落,很明顯,安祿山下一個目標便是帝國的中心——長安了。
為了找替罪羊,玄宗冤殺了敗軍之將封常清、高仙芝,之後突然發現自己的手下幾乎沒有大將可用了。而拱衛長安的最後屏障潼關,該由誰鎮守呢?他終於想起了五十多歲的老將,哥舒翰。
哥舒翰,何許人也?有首《哥舒歌》從唐朝流傳至今,歌云: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全
唐詩》收錄這首類似名歌的作品,註:“天寶中,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原來,哥舒翰是唐玄宗時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其先祖是突厥人,但投奔唐朝後已逐漸漢化,且得益於唐朝開闊的胸襟,這些胡人還被委以重任(安祿山亦如此)。哥舒,原本是一突厥部落名,被哥舒翰他們家用作姓氏,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已做到“安西副都護”,家資殷厚。哥舒翰身為高幹子弟,雖然年過四十才投身軍旅,但他熟讀《左氏春秋傳》及《漢書》,與普通粗鄙的軍人不同,且可能遺傳了突厥人善戰的基因,智勇雙全,戰功卓著,很快在軍隊裡獲得提拔。
在唐朝與吐蕃的戰爭中,哥舒翰大放異彩,深得玄宗厚愛,獲封涼國公、河西節度使、西平郡王,難怪他成為民間藝人歌頌的對象。這樣的老將能抵禦安祿山嗎?(三之一)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