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的拉麵
經過大半天的交通穿梭,在一個風雪的晚上,來到了札幌的街頭。儘管已經穿上了一切該穿的禦寒衣物,足下厚厚的積雪依然傳來陣陣刺骨的冰寒,身軀在凜冽的冷風中不自覺的徐徐顫抖,這時最希望的,就是趕緊找點熱呼呼的食物。在時計台前不遠處的一家拉麵店,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
日本拉麵是不少人的至愛,卻不是我的心頭好,總覺得在澳門才二十多塊錢就可吃一碗雲吞麵,在日本也只是數百日圓就可輕易吃一個不錯的刺身定食,又何必花上近千日圓吃一碗拉麵!但在零下五、六度的札幌,在飢腸轆轆的晚上,一碗冒着熱氣、滿佈油脂、香氣撲鼻的味噌拉麵,卻完全把我征服。
後來看日本的飲食節目多了,對日本的文化認識深了,開始理解成功製作一碗好的拉麵,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正如廣東人為了成就一碗出色的雲吞麵,光是竹昇打麵已經是一門絕學;炮製一碗上乘的蝦籽清湯,包一粒不大不小的散尾雲吞,都是經過日積月累浸淫而成。同樣在日本,要在全國多如恆河沙數的三萬多間拉麵店中突圍而出,成為高評分的名店,也必須有出衆的手法和技藝。一些深受顧客青睞的拉麵店,職人們首先得走遍全國各地尋找最優質的小麥粉以搓製出既有口感又軟硬適度的麵條。以新鮮的豬骨、雞殼煮十數小時甚至一整天時間,還要不斷翻動和去走漂浮物,方告熬製出濃濃香滑的湯頭。那些入口鬆嫩綿滑的叉燒,亦需要精心挑選出不同部位的豬肉,在秘製的滷水汁中長時間烹調而成。簡單如切叉燒也需要苦練多年,才能達至每塊厚薄完全均勻一致的最高境界。即使是撒在上面的那些蔥花,又或者是選用的醬油,同樣都需逐一細心揀選,最終才可以在客人面前呈現出一碗如藝術品般完美的拉麵。
一千日圓換來的,不光是一碗裹腹的拉麵,還有職人的努力鑽研和堅持不懈力求完美的精神。了解這些背後的故事,對拉麵的態度也有了改觀,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試一下當地的拉麵,看看有什麼特色和風味。事實上,日本拉麵的品種繁多,按地域劃分可分為三大派系,即九州博多拉麵:麵條幼細,含水率低,配以濃稠乳白的豚骨湯底;福島喜多方拉麵:大條扁平含水較多的熟成麵,湯底是以魚、貝類加上豚肉、蔬菜熬成,較為清澈;北海道札幌拉麵:中等粗幼的捲麵,最早以濃郁鹹味的味噌湯底聞名,現在一般有味噌、醬油、鹽味三種湯底選擇,再在麵上加上大量的油脂。近年來拉麵更是五花八門,旭川拉麵、東京沾麵、橫濱拉麵、京都拉麵……湯底也是千變萬化,有的純以雞肉或鴨肉熬製,也有以魚肉煮成,風味各具特色。反正在日本每一個城市,都必然可以輕易找到一家就近的拉麵店,吃上一碗味道不錯的拉麵。
一碗熱騰騰的拉麵,不單可解決飢餓之需,還可帶給客人滿滿的幸福感和窩心的暖意。如果說秋天是思念的季節,冬天,也許是最令人懷念拉麵的時節吧。
露 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