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活在東瀛)暖心的拉麵
(散策人間)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二弦)“英雌”出少年
(斷章寫義)思考“厭學”
(聲色點擊)不立危牆之下
(杏林外史)哥舒翰真的半身不遂嗎?
(古今亂炖)在溫嶺尋訪語言學家李榮故居
(一路向南)宅女對宅女的期許
(筆雯集)詩窮五際 易布六爻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1月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思考“厭學”

鏏 而

思考“厭學”

    所有狗都被放到了一個籠子裏,籠子中間放置一塊隔板,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有趣的現象出現了。那些在前期的實驗中能夠停止電擊或者沒有遭到電擊的狗很快學會了跨過隔板,到達沒有電擊的那一邊。但是無力應對電擊的那些狗沒有這麼做,牠們沒有作出反應或調整,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避免電擊。

    【摘自:《精要主義》,格雷戈 · 麥吉沃恩著,邵信芳譯,浙江人民出版社,二○一六年四月】

    厭學——青少年研究的關鍵詞之一,我一直都不很明白為什麼人會“厭學”,因為我生於一個非常好學的家庭。我媽小時候家境窮困,晚上點燈很奢侈,她就拿着電筒躲在被窩裏看書,結果收穫千幾度近視;我爸家庭成分不好,沒有機會升學,他就自己看書鑽研,結果成了工程師,時至今天退休了,仍然堅持學習,家裏堆滿了他的小發明。

    在我們家族的字典裏,沒有“學不會”,只有“不想學”。為什麼會不想學呢?沒興趣、不需要就不用學!回顧我的青春期,家人似乎從來沒有主導過我的學習。我從沒有試過厭學,但中學的時候我很不喜歡歷史科,因為記憶力太差,我總是無法記住年份、人物等知識,但離開校園之後,我卻非常喜歡看歷史類的著作和電影。

    人家是“工作時工作,學習時學習,遊戲時遊戲”,而我就是“每項工作都在學習,每次學習都像遊戲”。學能解惑,解決問題好像打遊戲一樣,充滿趣味,所以我從沒有不喜歡的工作。回顧自身成長,再反思引文中的研究結果,我有所領悟:家長不需要給孩子太多幫助,不電擊就好!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