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無出色 投筆有入息
“卻衣師道”、“投筆班超”。是“蕭”韻的兩個歷史人物的故事。卻衣,是拒絕向人送來保暖的衣服,結果凍僵而死。用文字形容這種性格謂之犟。又稱“犟牛筋”,粵語的“死牛一面頸”,又曰“托實唔會轉膊”即此。
誰卻衣,卻誰人之衣?正是那個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人稱“後山先生”。彭城(江蘇徐州)人。十六歲學文於曾鞏,元祐元年,蘇軾推薦他任徐州教授、太學博士,後被罷免,一生貧苦。為人正直苟取,傅堯俞身上備有金錢正要接濟他,看到他那種嚴正言辭而卻步。他參加郊祀,天寒,趙挺之送他一件皮裘,他嫌趙為人貪污,不肯接受,結果被凍死。其實他與趙挺之是襟兄弟,都是郭大夭之婿。
從這件事看來,陳師道的確亮節高風,值得人們景仰崇拜,不過作為一個飽學之士,竟窮到連禦寒的衣服也買不起,那就要自己檢討一下了。蘇軾看得起他,推薦他任徐州教授、太學博士。照理衣食不餒,而竟被罷免。當然是由於他的“犟牛筋”性格所致。徒有清高美譽,而無隔宿之糧。“餓死老婆燻臭屋”,皆因“托實唔會轉膊”所致也。
“投筆班超”。古有遺訓:“手拈一管筆,到處不求人。”然而班超卻把他那“毛錐”棄如敝屣。是何道理?究其竟,他的“投筆”其實是“投機”。他替人鈔寫覺得沒“出色”。而棄筆轉行,便有“入息”,懂得轉膊。他說:“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投筆從戎,保家衛國,不失為有志之士,但他的動機卻在於“以取封侯”,對其“立功異域”便大打折扣了。較之岳飛的“精忠報國”,不可同日而語。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