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樣子
有些解決問題的辦法,竟還是老樣子。
不知道是因為沒有進步的可能,還是老方法最管用。買一個新包包,拉鍊走得不是很順。店員說:這是打折的貨,只剩下這個了。讓同事幫你打打油,沒事的。
好吧。我討厭窮追不捨、貼身侍候的店員;然而進退有度、禮貌周周的,便教人不忍拒絕。“打油”完畢,店員說:若有需要可以隨時回來再打油。她的這句話一不小心,戳了一下本來已經給我摁住的、有一點點想要使壞的心腸,便帶着揭穿真相的狡詐問:“你用甚麼打油?”果不其然,甚麼打油!依然是用一根白蠟燭在拉鍊上來回磨擦,這個連我的祖母也懂的、老掉牙的辦法嘛。
儘管沒有當面拆人家的台,但店員說出真相時的面部表情,走漏了她內心有些尷尬的風聲,讓我在走出店舖時,偷偷使壞的快感油然而生。被說穿了,其實也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所謂換湯不換藥,改一改說法將舊的東西美化,使之變得高大上,或者更貼近潮流,是司空見慣的事。
有天閱報,讀到康公夜市疫情後復開的消息,使我沉思良久。怎麼這個夜市我從沒去過,卻感覺那麼的熟悉?都說有甚麼想不明白的問題,睡一覺便可能有答案。第二天醒來,一邊傾聽雨聲,一邊刷牙,康公廟前地幾十年前的景象,沒給我心理準備便“放映”了。一九七○年代,那裡曾經是春節前我最盼望的地方。那裡有很多服裝攤,琳琅滿目,喜氣洋洋。一年到頭,終於有了買新衣服的機會,這樣的興奮心情,我竟遺忘了。顯然記憶並沒有發揮很大作用。當年的市集是常在的,還是春節前才有的?到底有多少攤檔?有沒有小食檔?都想不起來了。
記起了市集舊事,有的只是感慨。振興“舊區”的辦法,竟是一個“復古”的賣場!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