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過剃頭
“鞏固期”首日居民紛上街,市面情況如何?這就要從“頭”說起了。報章第一版“頭”條:“剪髮、代收人氣盛”,是指兩種行業特別興旺。而髮,當然是“頭等”事,是故版面上鋪天蓋地都是“剃頭”圖片。
廣東俚語中有“險過剃頭”之說,在瘟疫險情中做剃頭的“險事”,豈不是險上加險?所謂“險”都是自己嚇自己。請放心,剃頭是沒有風險的。不過,“飛髮”(非法)之事,千萬不可觸碰。
險過剃頭,據說是左宗棠的故事,一次他剃頭,那個時代還沒有髮剪這種工具,全程以剃刀操作,在這過程中,當時有一隻蒼蠅飛到左宗棠的頭上,剃頭師傅二話不說,手起刀落把蒼蠅屍分兩截,但對左宗棠之頭絲毫無損。但對着鏡前的左宗棠,須身經百戰,而未露懼色,但心裡不無“險過剃頭”之驚。
好戲在後頭,你有半斤我有八両。翌日左宗棠把剃頭師傅捉到練靶場,把他縛緊在一木板上,左宗棠以布蒙眼,馳馬彎弓,一連發出十餘矢,都是環繞着剃頭師傅的貼近肉身。然後把他鬆綁。至此剃頭師傅已說不出話了,只有滿褲的尿水。歸根究底,這險皆由剃頭起。對於“險過剃頭”之說,記得石達開有一副名聯:“磨礪以雷,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且看老夫手段如何?”看來頗似《左宗棠剃頭歷險記》的章節。
關於理髮店的聯語頗多,也十分精彩,已故梁羽生《名聯觀止》收錄了若干副:
不教白髮催人老;
更喜春風滿面生。
大事業從頭做起;
好消息自耳傳來。
第二聯應是一家老式理髮店,有取耳(挖耳)服務。還有類似的,如:“就我生春色;逢人作好容。”“到來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真工夫從頭上起; 好消息向耳中來。”
冬春軒